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6 (第2/2页)
开。而且,当最后三个恶魔离开的时候,女院长的手臂上分别出现了耶稣养父圣约瑟、耶稣母亲圣玛丽亚以及耶稣本人的名号。这又是一件非同小可的神迹。” 升阳:就算驱魔过程中,让娜院长怎样受辱,这样的神迹,都可以让她变成受人尊敬的圣女。可见圣人的力量,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 元老爷:“根据当时的驱魔纪录,这代表着三位圣人降临,最终帮让娜驱逐了体内的恶魔。然后,恶魔离开,让娜院长的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她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身体冰冷、脉搏微弱。医生们一连给她放了七次血,还实施了灌肠术,也救不回来。” 升阳:“能救回来就怪了!” 元老爷:“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让娜院长被放了进去。但就在送终的当晚,女院长突然容光焕发地走到了众人面前……” 升阳睁着圆溜溜的眼睛,说:“人还没死就装进棺材了??不能等她先断气吗?” 元老爷也笑了,优雅地喝了一口红酒,“她说,自己在弥留之际,看到了一个一头卷发的天使,在天使圣光的沐浴下,圣约瑟走了出来,他将手抚摸在自己的肋骨上,并温柔的为她涂了某些精油。” 升阳:幸亏是元爸爸讲的这个故事,如果是视频博主,她一定会认为是精油产品植入! 元老爷:“然后,她就醒了过来,看到了眼前的一切。说着,让娜撩起自己的外套,睡衣上果然有五滴被油脂浸染的痕迹。现场的众人还闻到了一阵令人振奋的芬芳。后来,不仅是让娜,就连她这件睡衣,都成了万众追捧的圣物。” 升阳:如果让娜死了,她的睡衣就是裹尸布,在地下慢慢腐朽。但是她活了,还有了神迹,便成为圣物。 元老爷:“据说一年后,未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把这件从未洗过的睡衣包裹在自己肚子上。而直到让娜去世,信众们对她的热情都没有退却。她不仅差点成为教廷公认的圣女,还在去世以后,遗体被做成神圣的观瞻。直到法国大革命后,让娜的遗体才和那件睡衣一起消失了。” 升阳:“让娜也算通过煎熬,接近了成为圣女的愿望。其他的人,是什么命运呢?”这就是听故事的乐趣,可以看到别人完整的一生与因果循环。 元老爷:“烧死于尔丹的拉克坦斯神父,之后总是疑神疑鬼地问别人,我是不是没有给他最后忏悔的机会?后来,他开始发高烧,医生们给他放了五次血都降不下来体温。神父还在不停地说:上帝在惩罚我!最终,在于尔丹去世恰好一个月,拉克坦斯神父也步上于尔丹后尘,去往了那公正威严的审判之所。” 升阳:“这才叫疑心生暗鬼,终究是没逃过良心那一关。” 元老爷:“曼诺利医生在于尔丹死后不久,一个晚上行医归来,突然在漆黑的巷子里顿住。他的仆人看见他呆呆地注视着虚空,又听见他在问:你怎么在这里?你想要什么?但没有任何回答。医生一阵颤抖,然后倒地苦苦央求。一周后,他也去世了。” 升阳摇了摇头,真是苍天绕过谁!报应来得好快! 元老爷:“劳巴特蒙钦差在几年以后失宠了,无声无息地死去。他唯一的儿子被劫匪所杀。全家三代全部陨落。后代当中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但这个女儿却鬼使神差地戴上了面纱,去往卢丹,在乌尔苏拉修道院做了修女。” 这让升阳想起昆仑曾经讲过的故事。他劝过一个禁卫军小兵,军令难违时,把枪口抬高,不要沾染学生的血,后来,还是沾了,因为沾了,所以有功,退伍后,去基层强力部门任职,风生水起后,把独生女送到大洋彼岸镀金,不久,彼岸发生枪击案,独生女殒命,中弹枪数和当年的学生一样,年龄也相仿。 凡俗的人,通常看不到前因后果,等看到了,后悔晚矣。 升阳:“整件事听下来,感觉是披着神秘外衣的驱魔案,实际是场荒诞的政治谋杀。” 元老爷赞赏地点点头,“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前夕,政治动荡,国王和主教想收回地方的权利,但卢丹教区却有一个桀骜不驯的于尔丹。于尔丹少年得志、过于傲慢,他在卢丹城里虽然笼络了一批人,但也得罪了很多权贵。他们等着于尔丹出错,网罗出诸多罪名,都被于尔丹化解。直到他赶走钦差,米尼翁神父又听说修女们梦境中的小胡子。然后,等待复仇的贵族便向于尔丹开始收网。” 升阳:“但是,让娜院长为什么会梦见于尔丹?” 元老爷:“书里说,这是因为于尔丹的个人魅力。他不仅是卢丹城里贵族小姐的梦中情人,其实早就成为修女们的幻想对象。而最后压死于尔丹的那根稻草,其实是十四年前的一件小事。” 升阳:“什么事?” 元老爷:“十四年前,27岁的于尔丹来到卢丹城,在一次宗教大会上,他骄傲地站到游行队伍最前面。而被他轻蔑地赶到第二位的教区长,名字叫黎塞留。” 升阳:“后来下令逮捕他的红衣大主教?” 元老爷:“没错。” 升阳:人真是不能走错一步,许多年前的行差踏错,就会让自己日后粉身碎骨。 说到法国大革命,升阳又想起一个困扰她许久的问题,她歪着脑袋,问:“现代的法国,总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但是他们为什么总是一言不合就上街游行?好像还很喜欢街头暴力?” 元老爷:“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他们连自己的社区都治理不好,只能坐享其成。一旦不满就开始打砸抢,简直没有任何自治精神。像托克维尔这种级别的思想家,吐槽自己的祖国,非常罕见。 “法国曾经孕育了许多世界级的思想家,笛卡尔、托克维尔,此外还有伏尔泰、狄德罗、萨特等。但在这个伟大思想家扎堆的国家,却爆发了欧洲历史上最血腥的大革命,它极其罕见的直接处决了君主。 欧洲人普遍认为:就算再烂,不处决君主是欧洲的底线。但是,路易十六被拉出来祭天,众多的王室被法国大革命吓得两股战战。 “所以,现在,法国大规模的街头暴力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根深蒂固。欧洲那些传统的理性声音,在法国总是被淹没在群情激奋的打砸抢中。这让那些理性的思想家,如托克维尔,对自己的祖国满是绝望。” 升阳:“正是这种绝望,才孕育出如此多的思想家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