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忠义之论 (第1/1页)
狩屋夜深,山林静谧。 风穿过檐角,吹动窗旁纸灯微微摇晃。 徐达领三人回至屋内,吩咐人备上茶。无肴,没宴,只有温热的壶与静默的夜。 他亲手斟茶,斟满自己与三人的杯。 「刚才辛苦了。」他淡淡说着,举杯。 朱棣举杯,未语。 钱不换凝视茶面,未动。 留昭安指尖颤了一下,终究也将杯子端起。 三人皆饮,却无人开口。 刚才在衣冠塚的冲击还未退去,那不是普通的致敬,而是把他们所有过往、失去、伤痕全数翻出,重重放在每个人心头。 徐达看着三人这副神情,缓缓将茶杯放下。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人饮酒为义,举杯为忠,最後却连自己为谁而战都分不清楚。」 他语气仍平稳,却渐渐有了重量。 「我今日不说国事,只说历史。」 他起身,走到屋中悬挂的旧图旁。图下有一本厚重的兵书,书边泛h,像历代血迹积压出来的年轮。 「你们听过荆轲吧?他赴秦王,满朝无人敢进,只他孤身一人献图入堂,最後刺而不中。燕太子丹赞他忠义,史书也赞他忠义。」 「可你们说——他成功了吗?」 他转身看向三人,语气不疾不徐。 「还有岳飞,十二金牌召回,满门忠义,Si在自家朝廷。韩信,从布衣到王侯,最後被杀於巷中。史书记忠,但人Si如灰。」 「忠,是什麽?」 无人应答。 他再次回座,端起茶盏,冷了一点也喝下。 「你们三人,正要开始共行大局。可这局,不是凭谁高义就能走到底的。」 他目光扫过三人: 「若将来有人背叛,有人动摇,有人另立门户,你们要怎麽选?」 屋内短暂沉默。 朱棣抿唇,先开口: 「韩信Si在萧何与吕后手里,但天下哪个後人敢说他不忠?」 徐达颔首。「不忠?他背了项羽,降了刘邦,又私结齐地。从局势来看,他并非不忠,而是——有他的盘算。」 「但那盘算不敌帝王的疑心。」 他语气不重,却字字沉实。 留昭安低声道:「可若不这样行,他可能连一兵一卒都换不到。」 徐达转向她,微笑。 「所以我才说,忠义,不是写在史书里,也不是挂在门匾上。那是活人要做的选择,Si人写不出。」 钱不换这时才抬起头,语气有些乾涩:「那我们该怎麽选?」 徐达将盏中茶一口饮尽,放下杯子:「选你愿意为谁去Si,也愿意为谁活下来。」 他目光灼灼,落在三人身上:「你们要保的,是什麽?是这世代的义气,还是下一世代的希望?」 朱棣缓缓起身,低声说:「那我宁愿每一步都自己承担,别让忠义成为Si後他人为我写的碑文。」 徐达一笑,拍拍他肩膀。 「这句话,说得好。」 这场论忠之局,没有宴,没有高谈阔论,只有几杯茶与满怀沉重。 但在座的三人,心里各自升起了不同的决定——关於如何信人,如何出手,又如何,不被历史利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