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太子的失落(长孙无忌:我种树你乘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子的失落(长孙无忌:我种树你乘凉?...) (第3/3页)

,儿子和姊妹们都很好!”又很自然随意地握住皇帝的手:“倒是父皇往幽州去一趟,有没有累着?之前父皇就夜里睡的不好,在外头只怕睡的更不好了吧。那头疼症候有没有再犯?”

    1

    长孙无忌大怒,心里恨不得生啃了刘洎。

    如此,父子俩先叙了半日家常,李治才将建国事一一回明。

    云湖就听太子又道:“那父皇也不能就不吃药了——父皇出去这一趟,孙神医的方子吃的也够久了。既然父皇回来了,那明儿朝会后,儿子亲自回长安城一趟,将孙神医请来,给父皇重新扶脉换个方子。”

    **

    媚娘‘哦’了一声,也不再说,专心去撸大猫。

    媚娘笑道:“我们都相信殿下。”又关怀道:“不过殿下不要自己担着一切,郁郁于心,遇到什么事儿,便与我们说一说。”

    皇帝也含笑:“瞧着你也累了,朕回来了,你可好好歇两日。”

    十月里,太子率朝臣亲迎皇帝回到九成宫。

    他们觉得太子的存在感,真是有点弱了。

    见父皇回九成宫后,不先问政事,反而先问起他身体如何,有没有累着,以及公主们都好不好,李治也就迅速调整状态,把准备好回禀的公事往后排去,先说家常话。

    1

    大概是年纪轻的关系吧,似乎没有什么大主意。

    那皇帝就放心了。

    然而承乾,却自始至终什么心里话都不敢与他说。

    且说皇帝对这回太子监国颇满意,但很多朝臣不这么觉得。

    于是以刘洎为首,被长孙无忌排挤了去做冷板凳的魏王党,都开始盼着废太子的事儿再次发生。

    李治就顺着皇帝答道:“儿子还年幼,有许多需要学的。就按照父皇的意思,凡有大事,要多听几位宰相的意见。”

    媚娘莞尔:“殿下何用我安慰?殿下早知道该做怎么做,就是心里犹豫,又有些不甘心罢了。”

    媚娘就见李治眉宇间,闪过明显的疲倦。

    毕竟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从前就是给他坐镇大后方的。只要雉奴肯听这些老臣们的谏言,他就不怕前面打仗,后面出事,可以放心亲征了。

    这样的太子,皇帝能满意吗?

    1

    媚娘拿手指去戳猞猁的额头,把李治的心思一一说出来:“殿下自然不是个只能由臣子辅佐,萧规曹随,将来不能建功的太子。只是如今刚入东宫,圣人难免看殿下是需要处处替你打算好安排好江山的幼子,朝臣看殿下是宽和仁厚需要臣佐的年轻太子,殿下当然不甘心。”

    李治并不知道父皇这些心理活动,但他跟‘皇帝兼父亲’的相处一向娴熟。

    皇帝先屏退朝臣,只留下太子,与太子谈了半日。

    当时你刘洎在哪儿?在对立面跟着魏王呢!

    李治抬手指了指心口道:“武才人所说,实在与我心中所想一样。只是……真是有些难受。”

    是啊,做当今圣人的儿子时,像是一只呆在雄鹰翅膀下很安稳的雏鹰,想想自家的父皇,就很骄傲很安心。在李治安心做晋王的那些年,他有喜欢的东西,父皇就会对他笑道:“好,都给雉奴留着,将来带到你的并州去。”

    他深深感慨:原来真正的高手不显山露水啊。

    但刘洎此举,实在是动了长孙无忌的根本利益。

    知道有人能够理解自己,且会相信自己,将来也能做一个好皇帝,心里舒服多了。

    不光父皇换了目光在看着他,审视他,所有的朝臣,当面都在用拜见太子的恭敬礼仪对他,但背后用隐蔽的掂量的目光来打量他。

    1

    头一回监国,没有急着树立自己的东宫威望,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凡事稳稳当当的,都一一问过宰辅们的建言。

    他们不会用朝臣们尤其是世家朝臣们,那种又可惜又庆幸的目光看他,李治就觉得这山巅哪怕依旧寒风刺骨,但并不孤单。

    还是李治忍不住,转头问道:“怎么能说话说一半?”

    李治对此倒是有所察觉,但对于现在的李治来说,长孙无忌和刘洎选哪一个,根本不需要考虑。

    太子甚得帝心,明帝意,父子从无龃龉,俱是言合意顺——以上,是云湖公公的评价。

    体会最深的是从前魏王党的中流砥柱,宰辅之一的刘洎。自从魏王被贬,晋王做了太子,他那日子过得哟,实在是憋屈。

    “但殿下又知道该怎么做。”媚娘转头看他,很认真道:“殿下明明知道,现在该做的,就是陛下心里的守成太子。”

    于是太子监国这些日子,长孙无忌便数次把刘洎踢出决策层。不但如此,还给他安排了别的事儿,阻止了他再去东宫跟太子套近乎。

    那就不是太平寻常之时的监国了。

    皇帝改不了,后来也劝服了自己不必改:或许他给承乾就是太多的期待和沉重压力,若是父子间也亲密如他和雉奴,一切说不定会不同。

    1

    毕竟主少国疑,太子虽是占着嫡,但上头占着长,占着贤的还有好几位皇子呢!

    事关辽东,因隋炀帝的教训实在太惨痛。哪怕是二凤皇帝,也格外谨慎,在调兵初始,就要亲自去幽州瞧一眼才罢休。正好,他一来一回这两三个月,也考察一回雉奴监国的水平。

    李治走到了山巅,也感受到了山巅的寒冷。

    可现在,父皇要留给他的是大唐江山了。

    “做父皇的儿子很好,但做父皇的太子,真的……好累啊。”

    李治退下后,皇帝才又召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挨个问过太子监国的表现。

    不然他们以后的仕途就完了。

    恰好这一年,吴王李恪上书请命回京陪父皇过年,从封地来到了九成宫。

    原来连他都以为魏王李泰最会讨陛下的欢喜,凡事格外殷勤上进——现在才知道,那真正的高手,是恰到好处啊。

    最先生出这样想法的朝臣,是从前的魏王一党——他们打心底里希望皇帝对太子不满意,这样他们还有机会再拥立一个新太子。

    1

    他现在能做的,最令皇帝安心的事儿,就是表现出一个守成之君的应有素质来。

    到时皇帝御驾亲征,肯定要太子坐镇大后方监国。

    但这回雉奴的表现,很符合皇帝的心意。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