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功成((含13万营养液加更)...) (第3/4页)
立本点头:“是啊,所以我才按照真人的尺寸,去量凌烟阁的墙壁。” 姜沃道:“圣人这样要求,想来不只为了尺寸,是为了要‘见画如面’。”二凤皇帝希望站在画前,就像是见到了他最熟悉的功臣一般,他们曾为他出谋划策、出生入死…… “既如此,我觉得要是把所有功臣都画成按品级着官服,端坐在椅子上的样子,圣人只怕不会满意。” 那种标准的证件照版‘二十四功臣图’,不是二凤皇帝追求的。 “不如画圣人心里,记得最深的样子。” 阎立本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每个人的着装、甚至姿态都不同?” 姜沃笑道:“若是旁人,画二十四个神韵姿态全然不同的功臣,肯定要难为坏了。”肯定不如画‘证件照’来的简单有规律还不易出错。 但她面前这可是阎立本啊:“这肯定难不倒阎大师!” 1 阎立本被捧的脸上都是止不住的笑,还要努力谦虚下:“哪里哪里。”到底没忍住,发出了一声嘿嘿。 姜沃莞尔,继续道:“旁人我不太了解,就拿一人与阎少监举个例子吧。比如鄂国公。” 鄂国公尉迟敬德,是跟着皇帝很多年的旧臣,甭管是当年打窦建德,还是玄武门,都是紧跟在二凤皇帝身边的。 那就是他该吃的rou! 惊觉儿子已经长大的皇帝,忽然起了些考较之心。 自古平边患,没有靠仁义礼智信的,靠的都是绝对的实力。这次是二凤皇帝调兵遣将硬生生将薛延陀打服的,就如同他之前的一场又一场的征战一般。 入的还颇险,他是这回功臣谱里最年轻的人之一,且只位列第二十三名,排在榜单的尾巴上,可见很有可能二凤皇帝一念之差,他就跟李道宗一样被放到榜外去了。 果然,二凤皇帝根本不理说这些话的迂腐之人,轻描淡写表示:朕收的是同意和亲的聘币吗?朕收的这是战败国的第二次贡奉啊。 薛延陀二十万大军一败再败,连续败给李勣三次后,夷男终于破防了李勣:其实让你跑掉三次我比你还破防。 需知这些年来,薛延陀既自认是属国,大唐可从没有打过他。尤其是当年大唐征伐东突厥,到了薛延陀的边界上,二凤皇帝还特意嘱咐过,不要越界追逃兵。 1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五万匹马,那可是一笔巨额财富。 李勣率军在诺真水之地,与薛延陀一战,大破薛延陀! 为此和亲一回也值得啊! 想来,晋王也是一样欢喜的吧。 这样乖的孩子,除了雉奴坚持去探望太子那次,皇帝完全没有对他生气过的记忆。 “雉奴,朕考一考你。” 尤其媚娘的美,不带一点柔弱与易碎,只是明亮、鲜活。哪怕用花来比喻,媚娘也从来不是随逝水的娇花,而是哪怕长在悬崖碎石间,也依旧顽强扎根,然后开出来最明艳的花。 免得让薛延陀误会大唐来都来了,顺便想把他们干掉,直接扫平漠北。 消息传回薛延陀,夷男险些被怄的吐血。 这当真是极厚极厚的一份聘币了,经过民部测算,若是薛延陀真的如数送上这样一份聘礼,只怕都会伤及薛延陀的根基。 1 但没关系,有人会永永远远记着他们。 漠南也好,漠北也好,哪里有中原的物华天宝好?薛延陀吞并漠南后,必会觊觎中原之地。 薛延陀一旦强大起来,就不会知足。 李勣入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话很合二凤皇帝的心思,不由露出了个满意的微笑。 大唐开国来独一份的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他没有赶上,以后便是再挂进去,也已经晚了,再不一样了。 他善战也善体圣意:此番皇帝应该不会对薛延陀赶尽杀绝的。 李勣还未还京时,薛延陀的另一封书信又到了。 见幼子答应下来,皇帝还不忘又补了一句:“不要去问你舅舅,回去自个儿好好想想,来回朕。” ‘凌烟阁,画功名’,多少人的美梦成真与梦碎啊。 1 失信会生边患? 他把聘币收了——然后依旧拒绝了和亲。 李勣按照二凤皇帝的圣意,并不带军深入大漠,而是就停留在原东突厥之地,以逸待劳,看薛延陀敢不敢再来。 二凤皇帝圣心大悦。 “这样说的人便是一点儿不了解当今圣人了。” 从阎立本这里出来,姜沃在千步道上遇到了江夏王李道宗。 但再吐血也没法:怎么办,你强你有理,我菜我认命呗。 但是他提的更卑微些,列出了非常昂贵的聘礼,愿意以‘马五万匹,驼万头,羊十万’为聘,请大唐赐下公主。 于是第二回又来偷袭。 姜沃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那句‘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真的挺写实的。 1 李治敏锐地察觉到父皇态度的改变。 见薛延陀滑跪至此,李勣大为遗憾:这回是杀不了夷男了。 凌烟阁,是二凤皇帝给自己,给所有一生为他尽忠的臣子一个跨越时空的答复:朕,从没有忘记过你们。 小泥炉的火光映红了媚娘的半边脸庞,虽还未沾染酒意,但媚娘的脸已然艳如明霞。 阎立本连连点头。 五万匹马啊! 他的紫袍翻飞于风中。 真的美。 二凤皇帝心头略过骄傲、满足与酸涩不舍混杂的情绪。 今日显然是没有心情。 1 姜沃回到宫正司的时候,闻到淡淡的酒味。 原本他见了姜沃都会闲聊几句——文成公主是他一路送到吐蕃去的,之前自然跟太史局打过交道。 见姜沃进门,媚娘笑道:“今夜该庆祝一下。” 英魂已归于地府。 姜沃就去公厨请李厨娘帮忙做两个小炒,一转身又见到有一盆腌好的熟蚕豆,忽然想起了之前看的《孔乙己》,于是就又要了一碟子蚕豆来配酒。 所以从前,父皇是一直教导他要善于听从老臣意见的。 如何不意气风发? 姜沃可还记得二凤皇帝的‘拿来吧你’的拿来主义。 父皇希望他做一个贤王,能够听从臣子的谏言。 毕竟父皇会为他选好的属臣。 1 算是给足了薛延陀面子和安全感。 不过,夷男那边没有再抗议什么主要是不敢,倒是大唐朝臣中有人颇有微词,觉得陛下此举,似乎有损我上国风范,不是特别地道。 贞观十六年的九月。 而且一场大捷还不是结束,很快,李勣又接连送回两回小捷战报。 姜沃也只好为这位江夏王叹口气。 可后来又如何呢? 薛延陀到底还是漠北霸主。真要逼急了,他带的兵力也不够灭国的。皇帝应当会接了投降书,以后再慢慢敲打磨碎薛延陀。 诺真水一战,唐军大破薛延陀大军。 很多事哪怕不很懂都没关系,只要会听话。 这种有资格候选,最终没进凌烟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