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派灭门以后_第三章所谓道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所谓道义 (第2/3页)

,便笑道,“兄台果真误会我了,先前言语失当,乃是不忍两位神仙jiejie遭难。在下给诸位赔不是,相逢即是有缘,这桌饭菜我请,权当赔罪。”

    朴新见他长相清丽,不成想说话做事这般油腻,不耐道,“不必,我们自家人吃饭,不喜人打搅。”

    那少年三番两次被拒,也不气恼,笑笑不再解释,顺势在窗边的桌子上坐下,没多久就上满一桌子菜。

    这边,先前的小二从楼下上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厮,他们仿若没有看见蹲在地上的人,脸上笑容僵y,低头哈腰,“几位客官,这些菜是对面的公子吩咐送来的,请慢用。”

    上的都是些方才菜单里没有的菜,小婵和朴新对视一眼,小二夹在中间可怜,他们有了安身之处,得到道君依靠,难不成就眼见无辜的人受气。

    道君微微颔首,朴新瞧见,便说,“放下吧,盛情难却,也不必推辞了。”

    小婵大大方方拿了筷子,眼巴巴望着道君,反正也不是吃自家的。

    道君心里好笑,“吃。”

    馋嘴,让人变得鲜活。

    她虽越来越清醒,仍无可避免地陷入许多情绪里,麻木褪sE得不像人。

    小婵动了筷子,朴新也不拘礼,给道君续上酒。

    她一直不曾动筷子,始终端着酒杯。

    说是酒,只有一两分酒气,实则清水一样寡淡无味。

    道君却一杯接着一杯,自顾自仰头喝尽,自醉才醉人。

    三人喝着吃着,倒没人再管那少年。两边不再搭话,各自用饭。

    埋伏在脚边的几个侍卫仍驻留在原地,维持着一动不动的姿势。

    小婵吃完,朴新才放筷子,道君丢下一块银子在桌上,领他们出了酒楼,还需买几身衣裳换洗。

    绸缎店老板脸sE极为难,见他们是生面孔,诺诺半天也不说卖与不卖,只作出为难的样子。

    还是不知哪里冒出来个侍卫,过来亮了块牌子,老板才点头说卖。

    那些布料都是稀罕货,这年头,他一个卖麻布的哪里会拿得出这样的料子。

    三人佯装不知这后头的官司,一路走,一路挑着要用的物件买了。

    朴新和小婵手里乌压压抱了满怀,b起那少年更像是今日这出戏要迎的看客。

    四周百姓望着,揣摩这架势,晓得这些人总b自己蒲草一样的命金贵,神情麻木。

    小婵望见一条巷子里,垒着好些竹笼,里头躲着一个孩子,眼神呆愣。

    那孩子身边的大人望见小婵的举动,赶紧挪挪身子遮住竹笼,蹲在小摊后,头快垂到地上。

    原先的酒楼对面,少年复又站立起身,看她们向长街尽头走去。

    谋士在他对面落座,“公子适才太过淘气,可是有什么缘故。”

    稀里糊涂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故意得罪人,又轻轻放过还赔礼道歉,可不像是他的作风。

    少年避而不答,咽下喉咙里的酒,白水一样没滋味,索X丢开。

    “阿爷打着我的名号出游,背地里有什么盘算,你又清楚几分?”

    谋士脸上微笑如常,“主公的计策,在下不敢妄言,于国于民都有利就是了。”

    少年收敛姿态,学着作出沉静斯文的样子,嘴巴上却嘲笑道,“你哄孩子玩也于国于民有利?蒙谁呢?”

    男子并不惧他,仍是笑眯眯的模样,“主公霸业已成,若公子顽劣资质不堪大任,势必使多年心血付诸东流,我身负教导职责,怎么不是于国于民有利。”

    少年不再说话,看着走远的人影出神。

    寻仙问道,老头子还没称帝呢,就想着长生,哪还用得着他来败家。

    这里的人,衣衫褴褛,一个又一个的笼子,里面露出一双双冰冷麻木的眼睛。

    大人肩挑着竹笼,排成一列长队,队伍前头,有人衣着光鲜,脚边是十几个麻袋,有打手围着麻袋,也有人守着单独被叠成一摞的竹笼。

    小婵震怒,气得x口起起伏伏。

    她先前瞧见竹笼里有孩子,犹豫半响到底没说,等走出渝州,实在不忍。

    那样装着的孩子,不是单纯的买卖,她不敢想,踌躇半天,同朴新悄悄说了,得到赞许才到道君面前说。

    哪里想得到,他们即使说悄悄话,也瞒不过道君修练出来的耳聪目明。

    身为蜀山弟子,心地仁善b天赋出众更要紧。

    道君挥手,买来的杂物纷纷收入锦囊,三人倒转脚步,隐匿形迹跟着巷子中的人,行至此处,便见得人肩挑着竹笼,拿里头的小孩换粮食。

    道君震动,渝州境内,蜀山辖下,出现如此人l惨剧,是她失职。

    蜀山中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己任。

    可恨她沉湎于旧日悲痛,不曾为蜀山道义坚守。

    难道,蜀山的人Si于内斗,天下的道义就不存了吗?

    师兄师姐拼Si将她送出来,是为了她能活着。

    但她活着,把蜀山丢了,连生行碑的修补都想不起来。

    三人现出身形,领头管事见是个nV子并两个小孩,穿着打扮并不寒酸,有些m0不准,便亲自来交涉。

    “姑娘,你这是?家中也没粮食,要来换粮?”

    朴新知道道君不善言语,便要开口,不意她直指管事,质问,“为何要买卖这些孩子?”

    “呦呵,这是行侠的来了,”管事拍手,指着那些排队的人道,“nV侠,你出气一时痛快,怎么没想过她们巴不得要我们买下。我们不买,孩子只能落得饿Si的下场。我们买下来,不论送到哪里去,三天两头的总能吃上点东西。爹娘老子也能缓一缓,你看看我们这米,十成十的没掺一点石子,还不够善心?你在这儿搅合,我们不买了,你以为他们会谢你,只会厌你多管闲事,阻碍他们活命。”

    道君何尝不知道这道理,她并无能力救下所有的人,能救的都要救。

    1

    她摘下腰间的香囊,扔给管事,“你买下这些孩子,替我养着,我将来会来寻你。”

    “倒没看出来,真是个侠nV。”旁边的人同管事耳语两句,男子脸sE一变,没再说话。

    “姑娘是好心办好事,但我需丑话说在前头。这些孩子面h肌瘦,挨不挨得来可不一定,就是给再多钱,我也没功夫养这么多。眼下秦王,天下看着有个太平的盼头,却也说不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