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入门 (第2/2页)
为己有,只是将看着样子齐全的捡出来,聚拢在一堆等待道君处置。 只见道君看着那片摆放清理得整整齐齐的东西,又陷入失神。 三师姐最喜欢的芙蓉镜,华容长老最喜欢的秋雁图,大半画卷和几块残片,蜀山弟子人手一把的木剑…… 这些东西,道君暂时找不到地方收存,只蜀山的废墟模样需要改变,她思来想去,想自己总算能为这些同门们做点什么事情了。 因此决意施一道引灵决,造一座玲珑阁,分门别类,将每个人留存于世最后的印记收藏起来。 如今灵气不足以运转如此浩大的法阵,只好先收进袖中囊,剩下一地的碎片需得炼化,最好便是放入锁妖塔中。 锁妖塔之所以能镇压妖物,便是因其有返朴归真之能,催动法决可将万事万物炼为灵气,归还天地。 修行不易,蜀山历代弟子从未对妖怪施展此术法。 如此,还得先修补锁妖塔。 道君一条条盘算,铺陈计划,并没像往前一样只沉迷往事。 这些天她隐身不见,乃是忙着修补藏书阁。 有藏书阁,才有给孩子们修行引路的保障。 毕竟,她已经修炼得不知山中岁月,昏昏沉沉稀里糊涂过了五十年,心里担忧教错法门。 拜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道君陷入纠结,她虽是蜀山内门弟子,但还没够上真传,所学也不够当师傅。 因此,入门并非什么难事,何人教导,如何教导才是关键。 少年人有意,蜀山的规矩,需得先入门修炼,这期间随所有弟子一起听共同的讲习,打好基础。 五六年后,才会统一考核,开始选择修炼的法门,拜师。 大凡俗世或修真界流传的话本,常说那主角必定是家世如何曲折又或者如何普通,机缘巧合拜得名师,从此潜心修行,不意竟是个天年难遇的奇才。 拜师只看缘分,大抵是存在的,如有侥幸拜得名师,便可一人得道,J犬升天。 大多数拜师,都需得由人引荐,人脉相联系,缘分讲的就是亲疏远近。 修炼的人都是凡人一样的血r0U,哪有什么世外高人。 修仙,实际就是用灵气改造身T的过程,最终在T内凝结出内丹,用以积聚灵气。 道理很简单,不过的确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 如果随意就能将灵气引入T内,那么也不必拜入门派开蒙,人人都可修行,岂非人人都能得道成仙。 灵气并不是均匀的散步,有的地方天生秘境,灵气浓郁,修炼一日千里,事半功倍,有的地方灵气稀薄,不适宜修炼。 历来各大宗门驻留之地,都贮藏灵脉,乃常人眼中的风水宝地。 斗转星稀,天地灵气亦会变动,流传久的宗门因此专门炼制出锁灵阵,不仅将宗门灵脉固定在此处,亦会移植搜来的灵植灵脉,蕴养灵气。 天长日久,蜀山如何不兴旺。 救人,道君觉得,这说法并不对,是蜀山长久以来兴旺,也至于落魄的根源。 掌握了救人的权力,也是害人的权柄,人心本就不是清正的,当掌握那么庞大的宗门,那么磅礴的力量,一句话令凡俗至高权柄都要为之避锋芒,怎么可能在世外清净度日。 无论蜀山,还是青城,都一样。 最开始是救人,最后只能让人被救。 以至于后头,争权夺利,谁能掌握最多的灵气和修士,谁就能真的与天同寿,就像蜀山和青城一样,传承数千年。 走上条错的不归路,无论如何繁盛绚丽,终究会败落。 道君时常看着满地的废墟,背后是多少人的X命与信仰。 往前数一千年,人人奋力修真,恨不得从娘胎起就结个金丹,从生到Si,数千年的时光只为增长灵力,除此之外没有他物。 蜀山不允,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事情倒是还在做,也只是边缘的弟子领命,真传弟子挂个带队的名字罢了。 至于修炼,这实在是难以言喻的奇妙经历。 凡天地之物,无论有无生灵,大都有外在不同,内在相异。 落到修真上,自然有天资高低,领悟快慢之分。 就是毫无天资的人,在灵气丰富之地天长日久的待着,未尝没有大器晚成,修炼至一方大能,乃至飞升。 拜师的仪式,蜀山创立之初,并不兴跪拜那套规矩。 修道,天道自然,并未有这等尊卑礼法,不知何时起,尊卑传承b凡俗更根深蒂固。大约是修炼的诸般秘境与法术被先修炼的道君掌握之后的事情。 生行碑前放了四个孩子找来的四样东西,一枝桃花,一块碎石,一盆栽种在碎瓦里的草,还有一本残破的书。 入门仪式就是对着生行碑微微点头,道君Y唱一段符文,祷告天地,从此世上又有谁成为蜀山弟子。 几人心头颤动,伴着玄之又玄的感觉。她们知道了道君的姓名,盈川。 因道君说明她尚不够格担任师傅,便都称姑姑。 浓郁的乌黑sE云彩一层一层剥去水墨,逐渐显露出光明来。 得道飞升的先辈们,在蜀山灭门,天地大乱时去了何处,谁说得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