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米的一生_番外:我跟你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番外:我跟你走。 (第3/5页)

道,他老嫌弃我扫不干净,总要赶我走,说让我别害他被扣工资。

    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我在局里那可是公认的卫生标兵,谁的办公桌都没有我整洁。

    我说当环卫工不丢面,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才丢面,他大概没有想到我这么直溜就把话说出来,杵在原地光眨眼不动弹,我索性拿过他的扫把自个儿在大街上这扫扫那理理,过了好一阵后,他才说:“阿弟,哥知道了。”

    日复一日的相处让我想起在福利院的那两年里陈米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眼下他的日常生活都是能省则省,我很自私的想这可能是与他的工资有关。

    那瓶我买给他的矿泉水喝完就被他拿去装了热水,还每天带着它出门上班,我看着被热水烫得歪七扭八,却仍被他当成宝贝拎在手里的矿泉水瓶颇为无奈,正好局里招新给了我一个多余的保温壶,我做人情将它添置到陈米家里。

    但陈米的家还是太空了,只添一个保温壶是不够的。他说他乐意听我讲事,我就给他买了只收音机,他嘴巴张得能塞下一颗鸡蛋,还骂我浪费钱。我说我没那么多事讲给你听,你闷了就听收音机,你也不想你阿弟我整天都搜肠刮肚想怎么给你讲事,想到被领导骂吧?

    他很容易出汗,这事我从五岁半就知道,遗憾的是我到如今才给他买了台风扇,他这次没反驳我了,伸手从那袋繁重的垃圾里掏出一把蒲扇,说用这个就行。我的脸色估计是不太好看的,他就又畏手畏脚的将那把蒲扇放回去,我说你可以嫌贵,但你不要去捡别人不要的东西。

    他想想说:“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骗他:“旧货市场买的,二十块钱还能保修三年。”

    他rou眼可见的松了口气。

    陈米负责打扫的区域是在金葵小区附近,这地方离他家足有几公里,一辆价值三百六十块钱的二手凤凰牌自行车也就这样从天而降到了他家。

    三百六十块钱在2000年不是个小数目,他一反常态的没多说半句话,很坦然就收下了——然后每个月都偷偷往我包里塞二十块钱,企图分期付款,还以为我不知道。

    我只得装傻充愣,将钱存着,想着等以后他娶了媳妇我再用双倍的数给他包个大红包。

    一番布置,他的家终于不再空空荡荡了。

    如果故事照这个状态发展下去,我和陈米会是很好的兄弟,但故事之所以是故事,是因为它足够跌宕起伏。

    历经数月,诈骗案被成功侦破,赃款亦悉数追回,我们紧绷的神经难得放松片刻,恰逢户籍科人手不足,在被借调的人员名单中我是其中一个,而我也在那时发现了陈米的秘密。

    冬至当天,我的养父母留校工作,我就和陈米一同在他家吃了顿饺子,借此机会,我问他:“哥,我这两天在户籍科那边帮忙,看到你之前的名字是叫陈金山,而且还是从同水村迁到西田村来的,你能告诉我这些是为什么吗?”

    陈米罕见的沉默了。

    他的沉默让我心如擂鼓,同水村是华云市出了名的拐卖村,里面的大部分村民现在都还在服刑期间,在警方实施抓捕的一夕之间,整条村子就几乎再无人居住,因此它也被称作鬼村。

    陈米是受害者,还是漏网之鱼?我真心希望他不要是这二者中的一种。

    “你还记得你七岁的时候,有人到福利院来领养孩子吗?”陈米咽了口唾沫,“两家人。李家人领养了你,我被另外那家陈家人给领养了,他们就住在同水村,只是你被领养走得早些,所以不知道。”

    他哑着嗓子向我讲述他从十二岁被陈家领养到怎么当上环卫工的经历。他说他在陈家那只读了一年的书,之后他就辍学在家帮忙照顾陈家新出生的弟弟和干农活,他说他那个年纪一天吃一碗饭,菜是陈家阿妈吃的,rou是陈家阿爸和弟弟吃的,但他很知足,因为那是他的家。

    他说陈家阿爸赌钱喝酒,喝完酒就爱打陈家阿妈,他跑去拦,后来被打的人就成了他。他说在他十八岁那年,一个很闷热的夏夜,陈家阿爸带着一身酒气从背后抱住他,还拽着他来到他们平时吃饭的木桌子前。他说那晚太热了,树上的知了吵得他头疼,木桌也很旧,咯吱咯吱的响个不停,陈家阿妈被吵醒了,提着煤油灯从房间走出来,他扭过头看到她在门口站着又走了。

    隔壁家的鸡叫,陈家阿爸也走了,他一夜没睡又去了地里干活,他说他不爱说话了,说村子里来了好多他不认识的女人和孩子,他们被村里人叫做“货”,他说他也是“货”,陈家的“货”。

    十九岁他被带去屠宰场干活,陈家阿爸让他偷点猪蹄给弟弟补身子,他不肯,陈家阿爸就在屠宰场的棚子里……他说那是他第一次有了杀人的冲动。他偷了猪下水给陈家,他被打又丢了活儿,他说他要到外边给弟弟攒钱娶媳妇,磨了两年陈家人才同意他出去,他说他花了五毛钱在铺子里打了报警电话,说同水村里有很多新的“货”和消失不见的“货”。

    他在电视上得知同水村的覆灭,他就再没回去过,他四处打工,第一次是在黑煤矿,发生矿难他捡回条命,但赔偿和拖欠的工资他一分都没拿到。第二次是在餐馆洗碗,老板不做了,新老板把老员工都炒了,他拿到两百块的补偿。第三次就是志愿者给他介绍了环卫工,也是在这时他去改了名字,他说他不要赚金山银山,他说他要吃饱饭,改名的女警就问他要不要叫陈米,他说好。他说当环卫工人一个月有二百来块钱,还能包中午饭,而且还能重新遇见我,他说他很开心,很感恩。

    他的表达很平静,甚至比我所叙述的还要更轻描淡写些。那一番话说完,我早就看不清他的脸,在警局的档案里,正是那通匿名电话间接促成了警方的整场行动,而这个秘密也只有警方内部人员才清楚。

    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1

    “那你恨吗?”我问了和他一样的问题。

    他说:“恨什么?人的苦难不是谈资,也不是能收割同情的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