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快穿]_人生赢家[快穿] 第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生赢家[快穿] 第7节 (第3/3页)

去上课了,只有他的小妹很喜欢读书,可他并不觉得上学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瑞和之前已经解释过许多遍了,可李大水听不进去。他是真心将好心肠的李大水当朋友的,很希望对方也能有个好前途,思来想去一咬牙,小声说:“如果以后高考恢复,咱们可以考大学去啊。大学生好找工作,我们就不用一辈子在地里一辈子在厂里了。”

    “高考?”李大水摇头,“别说高考会不会恢复,就算恢复了我也不读书,读书太费脑子了,我学不来。”

    瑞和本来还想劝,李大水可以和自己一样边赚钱边挤时间读书,听了李大水这话只好可惜地歇下再劝的心思。

    作者有话要说:

    李大水:不读书,不管怎么样都不读书。

    早上好!

    嘿嘿嘿,这个系列其实我写过好多个版本,前后修改了很多次。

    资料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我爸,一个是查阅七十年代的许多资料。最开始的时候困扰我的问题就是物价和当时的生产分配制度,我爸差点被我问秃了头哈哈哈。

    以前看过一些年代文,不过几乎都是北方的,南北差异非常大,所以我以自己家乡为设定的地点,这样下笔更有把握一些。

    心中很忐忑第一次写这个题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啊,么么哒!

    第13章穿越1972

    李大水想不到朋友竟然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反过来劝瑞和:

    “谁跟你说高考的事情的?那都是没影儿的事情!你现在在厂子里上班多好,一个月最高能拿四十块八毛钱,比人家城里的工人拿的死工资工钱还多呢!读书又怎么样,村里那些知青听说以前在城里各个都是读书人,下乡后不是也赚不到钱?就那个知青许蔡恒,说是高中生,抢破了头才在村里的小学占了一个老师的名,每个月也只拿十九块钱,赚得还没有你多呢!”

    瑞和知道李大水的好意,可他定下来的目标绝对不会改,见李大水还要再劝自己,赶紧搪塞过去:“我就是想多认几个字,闲着也是闲着。”

    没想到李大水狐疑地看他,看得他心慌慌:“咋、咋啦?”

    “你不会是……又喜欢卢培音了吧?还是别的哪个知青?”

    瑞和差点一口水喷出来,将搪瓷缸子放下忙摆手:“没有!没有!”

    “那你怎么一副要上进的样子,真的不是看上哪个读书人怕自己配不上人家就琢磨着多读书吗?”

    瑞和就差对天发誓了:“真的没有!”冤都冤死了!

    李大水虽然总爱想东想西,有时候说出来的话总让人哭笑不得,但人是真的可靠,见瑞和实在烦恼,他就正经地给瑞和出主意:“我是不懂这些啦,不过你能找那些懂的人问嘛,村里那十几个知青,随便几个都能为你解决问题。”

    那些知青……

    瑞和有些胆怯:“我和他们又没有交情。”

    “没有交情那就先做朋友嘛,你送点炒花生送点红薯送点菜,那不就有交情了?将东西一送,再把你的要求一提,少有不同意的。”

    “你说得对,还是你聪明。”

    “记得啊,如果真有不同意的,你得把东西再拿回来,别浪费了。”

    瑞和回头就收拾东西,直接去了知青安置点。村里的知青安置点就在老爷庙里,早些年因为破四旧老爷庙被砸坏了,后来知青下乡村干部就把老爷庙收拾一遍做出隔间,专门给知青住,现在那里住了十一个知青,其中就有瑞和这一次的目标:在村小学任教的许蔡恒。

    他想,许蔡恒是小学老师,教他绰绰有余。他不止带了糕点、炒花生,还带了两块五钱。现在小学五年级一学期的学费就是两块五毛。当然了,如果许蔡恒不满意觉得太少,他还能再加。

    事实上,许蔡恒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看瑞和面目老实眼神单纯,不是个坏脾气,心里就肯了一半。再接过那两块五毛钱和糕点等礼物,直接就应了下来:“你想读书这很好,这样,村里小学正月二十开学,在那之前我可以天天给你上课,就按照学校上下课的时间来办。等学校开学了,我就只有周六周日有空,到时候我们再继续,直到暑假,你觉得成不?”

    瑞和连忙点头:“好,就听你的。课本我都有了,那什么时候开始?”

    许蔡恒说:“下午就能开始,不过知青点这里不太方便,你家方便吗?”

    “我就自己一个人住,方便!”

    于是两人约好了下午就开始上课,许蔡恒一点半会到。

    等瑞和走了,知青点的知青开始问许蔡恒:“他找你做什么,你们有交情?”也有一个女知青闲闲地说:“我还以为是来找卢培音的呢。”“美书别胡说……”

    老爷庙被隔出十二个隔间,五女七男,女知青住右边隔间,男知青住左边,瑞和来的时间正是早上十点多,正好是人最齐的时候。许蔡恒将糕点锁紧床头的小柜子里,隔间小,除了放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别的是真的放不下了。他见人都挤在他隔间门口,好脾气地笑笑:“你们不是都听见了嘛,还问我做什么?”

    “哎呀果然进厂就是比下地赚得多,我听说那个张小山可拼命了,之前竹器厂订单多管事才规定一天要做十二个竹筐或者六套面包碗,后来那笔订单做完,他还是每天做那么多,同组的人都说做不了撑不住了,他竟然还能自己撑着继续做,啧啧啧,年纪轻轻比老黄牛还拼命啊!”

    “人家不拼命哪里赚那么多工钱,一个月四十多呢。蔡恒,你的工资才十九块钱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