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1章 满城传唱  (第1/1页)
    蔡文姬是个谨慎小心的人,    毕竟曹丕抓捕曹植,并将其关押在死牢中迫害,    此事关系重大!    若没有真凭实据,岂能轻易相信?    但便在此时,    张淑华突然吟诵起了一首诗,    只听她声音婉转,语调却颇为凄苦: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诗背完,    蔡文姬娇躯一震,瞬间动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也只有陈王曹植,能写出如此直入人心的诗篇!”    “真是令人扼腕长叹!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张淑华则暗暗想道:    “多亏在这个世界,原本的曹植还没有创作出七步诗,如果不是因为这首诗,恐怕还没有办法让蔡文姬出面救人。”    听完这首诗之后,    蔡文姬便彻底相信了曹植现在的处境,    她坚信,一定是在死牢中的曹植万念俱灰,    这才写出了这首令人动容的诗篇!    又反复吟诵了两遍,蔡文姬眼角噙满泪水,坚定说道:    “meimei,请你放心。”    “我绝不会让这样一位才子,冤死在狱中的!”    “我要让他的这首诗,响彻洛阳!”    “我更要让曹丕,将他的弟弟释放!”    说完,蔡文姬径直走向窗边的古琴,    随后缓缓坐下,突然抬手抚琴,奏响音乐。    紧接着她随着乐曲引吭高歌,    唱的,正是曹植的那首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悠扬的歌声触动人心弦,门外的丫鬟们听见了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很快,这歌声便远远的传播出去,传到了街上。    而因为蔡文姬素有才名,不少文人雅士都经常在她家周围徘徊,    为的就是听这位才女抚琴、吟诵诗词歌赋。    如今这一首《七步诗》一出,墙外的才子们纷纷听到,    仔细辨别清楚歌词,反复吟诵,只觉得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辞藻华丽,关键在于,诗句中传达出的意境发人深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单凭这一句,这首诗就足以流传千古!    而唱了几遍之后,蔡文姬这才停下,    对张淑华道:    “meimei,我已经将这首歌传唱开来,”    “接下来你只需要在城中散布真相,告诉黎民百姓,曹丕将曹植下狱,意图谋害,”    “这首诗搭配着这个故事,一定会让曹丕悬崖勒马的。”    魏晋时期,皇帝还是很在乎民间的舆论的。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曹丕,也不敢公然做出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曹植最后活得比曹丕还久。    一旦舆论发酵,那么曹丕必不敢公然诛杀曹植,    否则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罪名,    反而得不偿失了。    张淑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当即对着蔡文姬感激道:    “多谢jiejie!”    “这一次陈王若是获救,jiejie当居首功!”    蔡文姬谦虚摇头道:    “meimei过奖了。”    “我也只是不想看到一位才子死在狱中罢了。”    ……    从蔡文姬家中离开之后,    张淑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散布真相,cao纵舆论,    她先是前往了洛阳城中几家比较热闹的茶馆和集市,买通了几个说书先生和店家老板,    让他们开始散步曹丕将曹植下狱,并且要迫害致死的消息,    然后再教他们唱蔡文姬谱曲、曹植作词写出来的《七步诗》,    很快,大半个洛阳城里就开始唱起了这首朗朗上口的新歌。    另一边。    洛阳皇城之内,    曹丕现在可没心情想别的事情,    他满脑子都是那个生擒张辽、诛杀曹仁,攻破洛阳的西楚霸王!    在如此强大的压迫感之下,    他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到许都,再高筑城墙躲藏起来。    然而就在他忙着收拾行李的时候,    殿门外突然有一名宦官进来通报:    “陛下!”    “司徒华歆有事求见。”    华歆乃是魏国三公之一,也是魏国的开国元老,在朝廷中德高望重。    当年曹cao在世之时,也经常说:“华歆有名仕之风,乃朝臣楷模。”    如今曹丕让他担任司徒,管理全国教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职务,    听说华歆求见,他不由得皱眉道:    “华司徒早不来晚不来,”    “偏偏在朕要迁都的这个节骨眼过来,”    “有何要事啊?”    宦官摇头道:    “奴婢也不知,”    “只是看华歆司徒的样子急匆匆的,”    “想必是有什么要紧事。”    曹丕就算急着逃命,也不会连自己的三公都不召见,    当即连忙挥手道:    “去把华歆司徒请进来。”    宦官领命去了。    片刻之后,    他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看上去恐怕已经年逾花甲的老人走了进来。    那老人正是华歆。    见到曹丕,华歆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问道:    “陛下,”    “听说陛下将陈王抓来了洛阳,还下了死牢?”    当初曹丕抓曹植,乃是暗中进行,    为了避免人多口杂,悄悄吩咐虎豹骑行动,并未惊动朝中大臣。    因此即便是华歆,也并不知道此事。    更何况华歆身为司徒,执掌魏国的礼仪教化,    他最崇尚的就是兄友弟恭那一套,    绝不能容忍曹丕对曹植进行迫害。    如今被这位大臣一语道破,曹丕有些尴尬,也不嘴硬,当场承认道:    “司徒是如何听说这一消息的?”    华歆跺着脚道:    “老臣是怎么知道的?”    1    “陛下啊陛下!”    “非但老臣知道,如今整个洛阳城,恐怕都知道了!”    曹丕这下彻底惊了。    “什、什么?”    “整个洛阳城都知道了?”    “这是怎么回事?”    华歆苦笑一声,突然清了清嗓子,    用他那苍老沙哑的嗓音唱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1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唱完之后,询问曹丕:    “陛下,”    “这首诗,你以为如何?”    曹丕听完之后良久无言,    虽然华歆什么都没说,    但他已经听了出来,    这首诗,    一定是出自自己那位才华横溢的弟弟的手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